在這時,卓然聽到外面有人敲門,進來的是大嫂,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,后面跟著一個哭哭啼啼的孩子。
大嫂走到卓然身邊說:“趕緊把姜湯喝了,免得著涼。”
卓然接過那一碗姜湯,好奇地望著抽著鼻子跟在母親身后的小侄兒說道:“小虎頭怎么了?哭什么?”
嫂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:“今兒個有一輛運煤炭的馬車從我們門前過,結果從煤車上掉下來一小塊煤。這煤是它自己掉下來的,小虎頭便去撿,結果馬車夫看見了,停車下來就給了孩子一腳,把煤搶過去了。我在門口看見了生氣,上去跟他理論。他還差點要打我。幸虧你二哥他們出來,咱們人多,他才罵罵咧咧趕著馬車走了?!?br/> 卓然一聽這話不禁眼睛一亮,問道:“煤車?咱們這里有煤礦嗎?”
“咱們這兒沒有,是從外地運進來的,一小塊煤差不多等于一頓飯的錢了,除了那些大戶人家,誰燒得起啊。聽說不少煤是運到京城給皇帝和朝廷大官們用的,連皇帝和大官都沒炭火,只能燒煤了。不過聽說煤比炭火還暖和呢,只是價格太貴?!?br/> 卓然穿越過來這幾天整個人是昏昏沉沉的,還沒完全適應,所以也沒有用心去搜索這件事,他甚至沒弄清楚他們所在的這武德縣具體在哪個方位,于是他立刻對小廝說道:“咱們武德縣四周有些什么名山大川,你知道嗎?——考考你。”
這小廝平素念書,倒是算得上粗通文墨。說到四周的山川地貌當然知道。當下便說道:“我們南面是黃河,再往東兩百里就到京城了。北邊是太行山和王屋山,太行山下就是懷州城。老爺我說的沒錯吧?”
卓然立刻根據他所說的線路在腦袋中鎖定了位置,不得不說這郭帥對這一帶還是比較熟的。他在前世曾經在這一帶來出過差,也游覽過太行山,當地有幾個大型的煤礦都是露天煤礦,煤層很淺,在宋朝的時候應該還沒有開采,如果宋朝就已經發(fā)現這些的煤礦,那只怕早就已經開采光了。
如果能夠找到這幾處煤礦,那些煤應該都還在,自己挖出來給家人取暖,賣了之后還能賺錢,不就可以改善家庭了嗎?
卓然越想越興奮,但是他按捺住激動的心情,讓自己冷靜,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夠沖動,否則消息泄露,被別人搶了先那可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。
他在腦海中搜索著礦產相關的事情,那位死去的縣尉的記憶中便有宋朝對礦產的一些管理規(guī)定。
宋朝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,已經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時代,從皇帝到民間對工商業(yè)都十分的看重,所以有很多商鋪,手工作坊,鐵、銅等冶煉業(yè)更是得到飛速發(fā)展。而要支撐冶煉必須有好的煤。
宋朝對煤礦的勘探、開采和挖掘規(guī)定了專門的法條,一旦有人勘探到礦脈之后,就可以向衙門交納一定保證金請求頒發(fā)采礦證。在官府劃定的范圍進行開采,開采出來的礦石由朝廷跟開采人二八分成。
為了鼓勵民間開采,朝廷作出了重大讓步,開采者可以占到八成,而朝廷只占兩成。當然如果在劃定之后一定期限內還沒有進行開采的話,保證金將會被沒收。
卓然在腦海中反復將這項法規(guī)的進行琢磨之后,他覺得可以按照正常的途徑來申請采礦權,因為記憶中也有不少是那些發(fā)現了礦脈申請開采的人賺了錢的。
卓然不指望能夠從發(fā)現的礦產中賺到大錢,只要能養(yǎng)家糊口生活改善就好了,因為在古代開采畢竟基本上都靠人力,成本高產量小,但是也足夠讓他們發(fā)一筆小財了,關鍵是要找準礦脈。
卓然能肯定,這武德縣他穿越前應該來過。縣城不是在現在這個位置,也不是叫這個名字,畢竟已經經過一千年了。他興奮地在腦海中思索者前世記憶中,在這一帶可能存在礦脈的地方。想到最后,他覺得最好是實地勘察一下,才能準確的搞清楚礦脈的位置。
眼看卓然端著一碗姜湯在那冷冷的望著前方黑黢黢的窗戶出神,不知道在想什么,他嫂子咳嗽了一聲,這才把他從沉思中驚醒。
嫂子陪著笑說:“小叔,趕緊喝吧,不然湯涼了可就起不到作用了。”
卓然點點頭,咕咚咚一口將一碗姜湯都灌進了肚子中。然后他對站在一旁等著他訓話的小廝郭帥說道:“明天早上你帶個背簍拿兩把鋤頭跟我上山去?!?br/> “上山做什么,明天不是要上衙嗎?”
在卓然的記憶中,縣衙的知縣等四位主要官員并沒有強調必須每天待在簽押房里,有事情完全可以出去辦事,甚至都不需要跟知縣老爺請假,因為他們各自都有自己分管的工作,只是要留下話,免得知縣老爺問起來不知道去哪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