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丁白纓的時候,何邪沒有閑著,而是整理著腦海中陸文昭的記憶,緩緩揮舞著手中的長刀,練習著陸文昭記憶中戚家刀法的招式。
這個世界的主題雖然更多是官場上的勾心斗角,爾虞我詐,但個人的武功往往也是能起到?jīng)Q定性作用的。
經(jīng)歷了三個世界,吸收了三個人的記憶,若是存在什么“精神力”,何邪敢肯定,自己的“精神力”絕對要遠遠超出尋常之人。
第一個世界還不明顯,但到了第二個世界,何邪學習領悟的能力有了很明顯的變化,這也是他能在特工學院一直遙遙領先其他人的最大原因所在。
如今,他又吸收了陸文昭的記憶,無論是記憶力還是思維敏捷度,他都能感覺到其中巨大的提升。
戚家刀法,其實只是外人的一種稱呼,此刀法原名其實為辛酉刀法。
嘉靖四十年,戚繼光有感于當時倭寇的單兵作戰(zhàn)能力甚強,又兼倭刀鋒利難擋,明軍士兵多有傷亡,故而他取倭寇刀法之長,補華夏刀法之短,創(chuàng)出此刀法,因為這一年是辛酉年,故此刀法被稱之為辛酉刀法。
只是辛酉二字畢竟不太響亮,不如什么五虎斷門刀、八門金鎖刀霸氣和上口,所以世人干脆以戚家刀法替代。
這就像是戚繼光專門為這套刀法改良過的長刀,也被稱為戚家刀,或者倭刀一樣,這種刀的本名叫苗刀,所謂苗字并不是指苗族人,而是因此刀刀身如禾苗般修長,而得此名。
辛酉刀法極為凌厲和簡潔,每一招每一式,幾乎都可以算作殺招,就連起手的四式,也隱藏著兇險殺機。
就比如原劇情中丁白纓第一次和沈煉交手時,只用了一招,就斬斷了沈煉的繡春刀,使其落敗,這一招就是戚家刀法起手四式中的“拔刀術”。
這一招是改良自倭寇刀法中的“居合斬”,它的優(yōu)勢在于,快速啟動拔刀,利用刀身的弧度產(chǎn)生極強的爆發(fā)力,利用杠桿原理,力量和速度都會在瞬間達到最高值,然后一擊必殺!
當然,任何刀法都不可能沒有破綻,只是聰明的刀客往往在破綻中隱藏陷阱,才使得刀法更為圓滿,拔刀術的致命缺點就是它的攻擊范圍。
拔刀術的動作是以左手拔刀斬向正前方偏右,這就意味著左手邊幾乎都是攻擊盲區(qū)。沈煉第二次和丁白纓交手時,面對丁白纓如同樣一招拔刀術,他便向丁白纓左邊躲閃,攻擊丁白纓的左腿,從而破解了這一招。
起手四式中還有更陰險的藏刀式,出刀如白駒過隙,讓人更是防不勝防。
這個世界的武功并沒有什么內(nèi)力和意境的說法,一個人的武功有多高,就看他的招數(shù)是不是更精妙,力氣是不是更強大,速度是不是更快。
除此之外,還要看這個人在打斗時的心態(tài),打斗場合的環(huán)境,甚至是心情和天氣。
這其中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影響,都有可能導致勝負的逆轉(zhuǎn)。
所以這個世界的武功高手在沒打過之前,誰也不知道誰更厲害,自然也沒什么武學境界的劃分。
就比如沈煉和丁白纓比起來,丁白纓的招式更精妙,第一次交手時沈煉短于見識,連一招都沒堅持住就落敗,但第二次交手時,沈煉就能全面壓制丁白纓。
這是因為沈煉的武功大進了嗎?
當然不是!
這是因為沈煉已經(jīng)見識過丁白纓的招式,再加上他當時瀕臨絕境,擁有向死而求生的意志,自然就能爆發(fā)出驚人的力量。
而反觀丁白纓,她殺沈煉本就是不義之舉,心中自然會有抵觸的情緒,再加上當時她一路追擊沈煉而來,身體狀態(tài)也不佳,最后她的力氣本來也沒沈煉的力氣大,還有面向峽谷是迎風而立,種種因素加起來,才導致了她的落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