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日后,鄧愈的將軍府內,此時,鄧愈和李恪正在下棋,只見李恪落完一子,眉頭深鎖,略帶抱怨地說道:“大帥啊,現(xiàn)在你麾下能用的人才實在太少,眼下只憑我一人之力,著實難以應付兩城的軍政諸要務!”
“再者,我軍前番雖然大勝元軍,但戰(zhàn)力依然不夠強勁,需要練兵練將,而主公麾下除了伯義和志遠,基本沒有能夠支撐軍隊的將領,如此情勢下,我軍想要迅速擴充實力,與韃子朝廷和各路義軍爭鋒,可謂是癡人說夢!”
鄧愈聞言,當即望向李恪,見其神色憔悴,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李恪雖然精明能干,堪稱文武雙全,但畢竟年歲不過二十,閱歷稍顯不足,處理起軍政事務來,便顯得頗為吃力。加上先前的傷勢尚未痊愈,繼續(xù)這樣勞累下去,后果不堪設想。
古人擇主而事,往往鞠躬盡瘁,舍生忘死,李恪作為鄧愈的發(fā)小,一直以來任勞任怨,默默支持著鄧愈的大業(yè)、夢想!
想到這里,鄧愈信中一股暖流淌過,肅然起身,沒有多說感人煽情的話語,只是誠懇地向李恪鞠了一躬。
李恪見得,握著棋子的手不禁一抖,心中也是淌過一股亂流,士為知己者死,不管爭霸天下的道路有難,今后一定要助鄧愈掃滅群雄,坐擁天下。
兩人的目光幾乎同時投向對方,在對視的一瞬間,兩人都從對方的眼里,看到了感激和信任。
“不知云起可曾想好應對之策?”鄧愈打破沉默問道。
李恪點點頭,有條不紊地回道:“大帥掌控兩城之地,百廢待興,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,以恪之見,凡有一技之長者,都可以為大帥所用,尤其是擅長處理政事的謀臣,以及精通軍略,擅長行兵布陣的將領,更需要多加留意,大力提拔。因此,恪建議大帥建招賢館,立招賢榜?!?br/> “建招賢館,立招賢榜?”鄧愈聽了李恪的話后,眼中閃過一抹亮色。
在亂世這特殊的社會環(huán)境下,往往人才輩出,名留青史的人才固然耀眼,但那些不曾出仕的人才,也是蘊含著巨大的能量。‘建招賢館,立招賢榜’這一舉措,便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那些在野的人才。
良策在前,鄧愈當即欣然采納,針對具體如何操作的問題,兩人又商討了良久,到了結束之時,兩人眉頭舒展,暢快不已。
······
兩日后,泗州城,東門處。
一個士兵飛快地跑到城門處的公告欄,貼了一張告示。
告示貼出來之后,頓時吸引了無數(shù)百姓,百姓們蜂擁上前,將城門的告示圍得水泄不通,望著城墻上的告示,百姓們眼中滿是好奇之色。
“上面寫的什么呀,出了什么事情?”
“讓一讓,讓一讓……”
?“不要擠,不要擠……”
“快念,快念,快念……”
一群百姓,亂成一團,都想要知道城墻上剛剛貼出來的告示上寫了些什么內容,因為大多數(shù)的百姓都是大字不識一個,只能是聽張貼告示的士兵念出來,因此拼命地往里面擠去,想要聽得清告示上說了些什么。